有很多种可能性。但绝不是惊恐。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对我喊出那句:「小心!」为什么?
有很多种可能性。
但绝不是惊恐。
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对我喊出那句:「小心!」
为什么?
一定是哪里弄错了。
我忽视了什么重要的东西。
15
于是,我开始从头梳理这个故事。
十八岁那年的秋天,我坐在大学图书馆的窗边,一遍一遍地回想五岁的那个下午发生的事情,用笔把所有的情节记录下来。
从我将妹妹抱进浴锅,到我去茅厕,再到妈妈的投案……
我写得非常仔细,不漏掉任何细节。
我在找错误。
我要找到这个故事的悖谬之处。
只要找到这些悖谬,就能找到真相。
16
第一个悖谬很快就出现了。
我为什么要给妹妹洗澡?
我,一个五岁的小女孩,是怎么想出来,要给两岁的妹妹洗澡的?
她有自己的父母,要洗澡也肯定轮不着我来洗。
我想起了当年的心理状态。
我要把妹妹洗得干干净净,给她扎两根小羊角辫子,再系一对红色蝴蝶结。
等到叔叔婶婶从地里回来,见到自己的孩子那么干净,一定会问:「咦,是谁给我们小丫头洗了澡呀?」
我就会高高举起手,抢着说:「我我我!」
所以,我是为了好玩,为了打扮妹妹,也是为了向大人显摆自己的能力。
倒也能说得过去。
那就先把这个悖谬放到一边吧。
第二个悖谬接踵而至。
妹妹虽然不会说话,但是会哭,会叫。假如她感觉烫,一定会哇哇大叫,那么我就会知道她不舒服,就会进去看看她怎么了,而不是一直在外面盲目地添柴。
我为什么没有听到妹妹的惨叫呢?
浴锅和烧柴的地方只有一墙之隔,中间没有封闭的门,只要绕过墙就能通过去,不存在听不到的可能性。
我确定我那时候的听力没有问题。
因为我记得,院门被妈妈推开时发出了「吱呀」的响声,我立刻就转头去看了。
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。
妹妹并没有叫。